2025年6月28日经苏州大学近代文哲研究所的邀请,在吴江黎里古镇五湖书院举行了一场民间学术文化雅集。主讲人是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哲学系主任、加拿大哲学学会前会长、皇家科学院院士,国际哲学学院院士、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执行委员威廉﹣斯维特(William Sweet)斯威特教授长期从事英国观念论研究,有20卷本《鲍桑葵全集》等著作。本次分享的题目是《从杨昌济到黄家城英国观念论哲学与中国》。参与雅集的不仅有复旦大学、中山大学、苏州大学等高校学者,还有地方文化人士和企业家约30余人。
从湖南走向世界的杨昌济不仅是毛泽东的岳父,而且还是在英国学成归国后最早介绍英国观念论的学者。杨昌济并未全盘接受英国观念论,而是以中国传统哲学(尤其是湖湘学派)为根基进行创造性转化,杨昌济对英国观念论的接受,本质是在民族危机下以西方学术激活传统资源的尝试。他通过重构“自我实现”理论,将个人道德完善与国家命运相连,为近代中国教育哲学与革命伦理提供了关键枢纽。杨昌济以王夫之经世思想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;以英国观念论重构儒家道德哲学;其“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冶之”的理念,成为新民学会成员探索救国道路的思想资源。影响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。而黄家城则是从江苏吴江黎里走向世界的学者。肄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哲学系,秘密加入共青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1930年被捕,经营救后以“中法庚子赔款生”身份赴法留学。二战期间,加入戴高乐领导的反法西斯组织,营救犹太裔导师让·瓦尔,拒绝战后入法籍,坚称“永远是中国人”。1976年、1984年两度回国,重访黎里故里,在北京悼念周恩来,举办英法哲学讲座。
杨昌济和黄家城两个人分别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故乡,但他们两个人在精神上却拥有共同的色彩,这就是两人都对英国观念论的代表人物鲍桑葵具有共鸣,杨昌济接受的观念论中有浓重的鲍桑葵影子,而黄家城在法国完成的博士论文《《英国的新黑格尔哲学:鲍桑贵哲学》(1954)》就是研究鲍桑葵的专著。而主讲人斯威特教授则是杨昌济和黄家城两人的知音,对两人及鲍桑葵思想都深有研究,也曾多次来到中国,在数个高校做过演讲。在本次分享过程中,气氛热烈,许多与会者都提出问题向斯威特请教,交流活跃而且深入。一个宁静的古镇却在思想领域激起一片五湖的活水,也为文旅创新拓展了一个新的天地。